關于喜喪的知識:
1、全福:
中國人自古講究的“福”,與錢財多寡無關,而是說家庭繁盛、親人和睦、子孫孝順。何為“全福”呢,一則是完成了給父母養(yǎng)老送終的責任,二則自己后繼有人,子孫香火不斷,那么這個人就算是有福氣,可稱為“全福”。
2、全壽:
有壽的歲數是多少,七十七歲叫喜壽,八十八是米壽,九十九為白壽,一百零八為茶壽,一百二十稱為天年,有壽之人才能成為喜喪,亡人滿八九十歲,甚至突破百歲大關,最低也須超過“古稀”(七十歲)之年。年紀越大、越老,越符合“喜喪”的條件。故其全稱為“老喜喪”。 逝者年滿八九十歲以上,這在平均年齡只有三四十歲的古代,是極為稀少的,當年清朝康熙、乾隆兩朝舉辦千叟宴,從全國邀請來的65歲以上的老人也不過一兩千人。如今醫(yī)學發(fā)達,人們也重視養(yǎng)生,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6歲,所以現代人達到“全壽”者還是很多的。
3、全終:
其實就是“善終”,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,有一個良好的結局。民間以為,逝者生前積德行善,廣做功德,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,甚至“無疾而終”,自然老死。此即被視為“喜喪”的根本條件。